接觸人像攝影一段時間之後,開始會有人在網路上問我一些關於攝影的事情,發現那些接觸一年左右的人最在意的都是從器材面(是不是一定要上全幅,一定要用鏡皇)、後製面(怎麼調色、套風格檔、加暗角、顆粒、質感)著手。究竟,在這條人像攝影路上初期遇到瓶頸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也許很多人(包括我)都有遇過或者現在正經歷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分享十項看似無關卻至關重要的重點,希望對現在的你有幫助。
1. 初衷(你對拍人像的初衷是什麼?)
對於一個不用把攝影當職業的人來說,「當初因為什麼而拿起相機?」這一點我覺得跟你之後的攝影路願意走到哪裡,是會有很大關係的。畢竟如果只是拍給自己高興,當然就不用太在意大眾的眼光,重點是照片能不能感動自己,看了有沒有感覺。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比較喜歡拍女生,一來是女生在畫面上的情感表現比較細膩,這讓後來我在某些場合需要拍攝男生時覺得容易許多。二來我剛開始拍人像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大學的事情了,一開始會找尋自己喜歡的攝影作品去問自己喜歡照片的哪一點,然後透過實作跟練習,經歷一段學習和反覆思考之後,再看自己照片就覺得真的滿舒服的。能被自己拍的照片打動,我覺得已經相當有成就感。(當然獲得朋友平常見面時特別提到的讚賞,又是另一種開心的感覺了。)
2. 分類和檢討(你花在整理、編輯照片的時間與你拍攝和學習的時間平衡嗎?)
大學參加攝影社時曾聽老師講說,攝影人應該花三分之一時間學習,三分之一時間拍照,三分之一時間整理自己的照片。他看過很多攝影記者照片拍得都很棒,但是一沒時間整理,照片就堆在那裏,然而那一堆照片裡頭是有極好的佳作的,不過相關的故事和拍攝資訊,時間一過去就這樣被記憶埋沒了,非常可惜。
我曾經獨力拍攝逾 100 位素人女孩們的人像寫真,只有極少數的照片會在第一時間放上網路。 |
3. 溝通(溝通、溝通,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當初遭遇人像瓶頸時疏通我心靈的是吸收新知,當時聽了拍過眾多明星甚至王建民的人像攝影大師汪笙來淡大攝影社分享講座,他問同學:「大家覺得拍人像最重要的,是什麼?」
拍攝當下我說我覺得如果露出脖子線條應該很好看,請小男單手把頭髮抓起來,再稱讚她的笑容,抓頭髮時手肘自然形成半個菱形框框住臉部,與另一邊的雨傘形成了框中框 (frame in frame)的效果。 |
「是溝通。」
我就因為溝通這兩個字至今還沒有遇到下一個瓶頸,一切原因都來自於溝通,會覺得拍攝上不順利多半是與模特兒的溝通上出了問題,這裡的溝通指的層面甚廣,言語上的也好心靈上的也罷,汪笙老師當時用一句話解釋溝通應該要做到什麼樣子:
「讓對方在五分鐘內覺得你是他多年不見的好朋友。」
也許五分鐘聽起來很難,但一開始我們不用面臨商業攝影有時間上的壓力,所以先去掉那五分鐘,總而言之就是希望你能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取得被攝者的信任與安全感。(從社群網站上找model 的話,也會先看看對方的興趣或從文字用詞中揣摩對方性格,可以當作拍攝前聊天的話題甚至拍攝主題)這就是為什麼與其想破頭讓陌生人在五分內成為多年重逢的好友,我比較建議剛開始找不到model的大家,拍攝對象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親人朋友著手。想想看,如果連身邊的人都拍不好,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你把一個陌生人拍到贏得喝采?
4. 光線。(攝影採光的選擇)
攝影就是拍出光影,更簡單的說是「拍影」,因為有光才會有影子,所以選擇在合適的光線下拍照顯得十分重要,許多商業攝影師在棚內拍攝,如何營造各種光線以滿足需要成為他們畢生的課題。但一般人用自然光拍攝也可以拍得很好,十分建議大家在天氣好光線條件相對較佳(例如戶外是太陽剛出來三個小時與日落前的三個小時)的時候多拍照, 陰天光線變成來自頭頂的柔光,雖然比較柔和但失去方向性的漫射光需要利用銀色反光板補光,會讓人臉的質感看起來比較有層次,而且有動人的眼神光。
<頭頂無遮蔽的狀況> (左)無打板眼睛無神而且眼睛底下有陰影/ (中)銀色反光板在臉正下方太有點太近,造成陰影岀現在臉頰跟鼻子上方 / (右)拿在側面增加立體感也消除難看陰影了! (model : Hsinhsin Wang ) |
光線對了,器材就只是輔助你擷取畫面的工具。這裏只使用了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Samsung EX2F進行拍攝 |
5. 美感。(多閱讀和感受)
Sony類單眼 Nex5N 轉接老鏡頭拍攝 |
6.後製 (你想過你的螢幕有色差嗎?)
我想顏色也是很多人的迷惑,不過我個人經驗是如果還不知道自己哪些照片比較好,不建議現在就開始進入後製的階段,一來是方向不明確,很容易讓你花掉比拍照和學習更多的時間在整理照片上。二來是其實去大賣場就知道每台螢幕都有色差,建議大家可以去搜尋「色彩管理標準化」,我在剛起步的前三年中大概有一整年時間只對照片校正白平衡跟增減曝光量,為了就是讓眼睛習慣最直接捕捉到的色彩,瞭解什麼光線情況下可以讓人臉拍起來最好看。到後來才又開始比較積極的對畫面做細部的經營,體會到電腦硬體設備的不足,真的多花掉不少時間。
在後製之前取得一張「構圖盡可能完美,曝光盡量正確」的照片還是很重要的。有時候現場就是避不開一些雜景,事後裁切讓畫面更精實,問問自己:「這樣是最好了嗎?」問問自己:「這張畫面的亮點在哪裡,是不是有包含了其他干擾的元素進而減低了畫面美感與張力?」
透過後製使整體色調一致(氛圍),讓畫面更符合心中所想要傳達的感覺 |
依據想傳達的感受不同來作為後製的方向(左原圖,右調色後) |
作者介紹:台灣自主婚紗婚禮攝影師 游勝富 Ofu 雪糕人